期刊简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已于2003年3月15日正式创刊(国内刊号:CN 11-4941/R;国际刊号:ISSN 1672-1403,)目前为季刊(季末15日出刊),大16开,64页。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是国内唯一的一本体外循环专业期刊,自2003年正式出刊以来,2004年3月被科技部信息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开办的栏目有“专家论坛”、“专家点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经验”、“综述”、“技术交流”、“病例报告”、“国内外信息”、“继续教育”。以提高和扩大杂志的权威性、学术性和知名度,给体外循环及相关专业(外科、麻醉、护理、基础研究等)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学术和技术交流园地。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140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941/R

邮发代号: 82-433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403
  • 国内刊号:11-4941/R
  • 出版周期:季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8年第3期文章
  • 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意外事件探讨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中发生体外循环(CPB)意外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内4792例心脏直视手术病历资料,其中CPB意外14例,发生率0.29%.结果14例意外事件中,设备故障6例,药物反应1例,人为因素7例,经及时对症处理,12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人为因素成为心脏直视手术中CPB意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及责任心教育对降低CPB意外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帮助.......

    作者:喻翔;杜磊 刊期: 2018- 03

  • 无血预充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稳定可重复的无血预充大鼠体外循环模型.方法15只成年雄性SD大鼠,水合氯醛腹腔麻醉,14G套管针行气管插管,呼吸机维持通气;自制前端带侧孔16G套管针穿刺右颈外静脉置管作静脉引流,20G、24G、24G套管针分别穿刺右颈总动脉、左股动脉、左股静脉置管作动脉灌注、血压监测、静脉补液.采用无血预充,自体血液经小动物膜式氧合器进行气体交换,维持体外循环60min.监测体外循环开始前、过程中、结束......

    作者:李健;郭震;路丽明;李欣 刊期: 2018- 03

  • 褪黑素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机制

    目的研究褪黑素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分子机制.方法H9c2细胞在接受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前,用不同浓度褪黑素(Mel)(10μmol/L、50μmol/L、100μmol/L)预处理12h.分别用CCK-8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活力,酶活性测定法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DHE荧光探针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的含量,Fluo-4AM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W......

    作者:张彬;翟蒙恩;李凯峰;李步潆;刘振华;陈正希;江丽青;梁宏亮;段维勋;金振晓;俞世强 刊期: 2018- 03

  • 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在心血管手术应用进展

    心血管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多数需要肝素抗凝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支持,因此心血管手术往往伴随着围手术期失血和异体输血的高风险.在美国每年外科手术大约需要1500万单位的浓缩红细胞,其中心脏手术的用血量占全国总用血量的10%~15%[1].随着心血管外科手术量和复杂程度的增加,心血管手术的用血需求逐年增加,临床用血日益紧张.同时,患者在输注异体血制品时面临......

    作者:王惠 刊期: 2018- 03

  • 体外生命支持治疗之模拟教学

    1历史与发展文献记载的现代模拟教学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为了训练宇航员而设计了适应高空飞行的视觉模拟系统,通过图像合成技术为航天器轨道飞行提供仿真的视觉效果[1].伴随技术进步,1964年模拟培训就应用于患者行X-线治疗的模拟教学[2],而后医学领域的模拟教学越来越普及,逐渐应用于不同领域中各类新方法、新技术的开展与推广.......

    作者:赵举 刊期: 2018-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