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已于2003年3月15日正式创刊(国内刊号:CN 11-4941/R;国际刊号:ISSN 1672-1403,)目前为季刊(季末15日出刊),大16开,64页。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是国内唯一的一本体外循环专业期刊,自2003年正式出刊以来,2004年3月被科技部信息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开办的栏目有“专家论坛”、“专家点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经验”、“综述”、“技术交流”、“病例报告”、“国内外信息”、“继续教育”。以提高和扩大杂志的权威性、学术性和知名度,给体外循环及相关专业(外科、麻醉、护理、基础研究等)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学术和技术交流园地。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140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941/R
邮发代号: 82-433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403
- 国内刊号:11-4941/R
- 出版周期:季刊
-
体外循环中肝素涂层管道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肝素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ECC)下使用肝素涂层管道(HCC)对血小板计数(PLC)、抗凝血酶Ⅲ(AT-Ⅲ)和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影响.方法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HCC组(n=8)和对照组(UCC,n=15).分别在ECC前、ECC60min、肝素中和后30min、60min及术后1d测定血小板计数(PLC)、AT......
作者:别云;张冬梅 刊期: 2006- 03
-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搭桥过程中心肌损伤的比较
目的通过对低温体外循环(on-pump)和常温非体外循环(off-pump)冠脉搭桥术中及术后心脏损伤临床指标和生化标志物的前瞻性比较,观察两种不同搭桥方法的心脏损伤程度.方法符合条件的冠脉搭桥患者分为on-pump、off-pump组,就心脏损伤生化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在术前、术毕、术毕4h、手术开始24h进行比较,同时在术后24h内就临床指标(血......
作者:张海涛;胡盛寿;刘楠;孙寒松;杨九光;龙村 刊期: 2006- 03
-
异丙酚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临床剂量异丙酚对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ECC)氧自由基所致的肺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择期30例首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15例.于ECC前(T1)、腔静脉开放5min(T2)、30min(T3)、60min(T4)时测定桡动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浓度,计算胸肺顺应性(Cs)和动......
作者:许艳荣;徐凯智;卢家凯;卿恩明 刊期: 2006- 03
-
体外循环对抗心磷脂抗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对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yACL-Ab)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择6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手术前、后血清ACL-Ab并进行比较.结果体外循环手术后血清ACL-Ab水平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体外循环前、后检测ACL-Ab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学俊;张洪全;蔡兴志;马增山 刊期: 2006- 03
-
红细胞生成素在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及量效关系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在瓣膜置换术中应用的功效并寻找较佳量效关系.方法瓣膜置换手术4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短周期治疗方案,低剂量组给药剂量300IU/kg.高剂量组600IU/kg,对照组不给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结果(1)治疗组Hb、Ret值在治疗后持续显著高于对照组.高、低剂量组间Hb值在手术5天后差异无显著性.(2)治疗组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出血量相似,高、低剂量组间......
作者:李勇;张希 刊期: 2006- 03
-
左心辅助泵在心脏术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在心脏术后发生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左心辅助泵(LVAD)的经验.方法收集8例心脏术后发生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左心辅助泵(转子泵和离心泵各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6例脱机,3例存活出院,脱机率和出院率分别为75%和37.5%.辅助流量27~67(43)ml/(min·kg),出院患者平均辅助流量为55ml/(min·kg).辅助时间2.5~50(28)h.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多脏器......
作者:王维俊;池浩;周嘉;葛云霞;冯缘;陈长志;薛松 刊期: 2006- 03
-
深低温体外循环温度管理
目的探讨深低温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ECC)温度管理策略.方法选取15例夹层动脉瘤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ECC复温过程中采用平衡变温方法进行温度管理,用pH稳态管理酸碱平衡,合理应用药物.结果动脉血气指标PaCO2及pH值等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全组无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并发症,无术后明显体温降低.结论深低温下采用pH稳态血气管理、平衡复温、合理应......
作者:陈彧;刘锋;江朝光;万彩虹;杨璟;何美玲;张慧萍;董培青 刊期: 2006- 03
-
体外循环中运用贺斯和佳乐施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和4%琥珀明胶用于体外循环预充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贺斯组和佳乐施组,分别在术后6h、12h、18h取动脉血测定血气,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记录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结果比较两组呼吸机应用时间、术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体外循环中按本文方法应用贺斯和佳乐施对肺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钱金兰;李欣;郭震;徐凌峰 刊期: 2006- 03
-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方法及术后恢复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麻醉方法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131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on-pump组,n=45)和非体外循环组(off-pump组,n=86),比较两组的麻醉药用量,术中失血及补液,麻醉恢复,术后并发症以及心肌酶变化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相似.off-pump组麻醉时间较on-pump组短[(244±4......
作者:周琪;王刚;高长青;陈婷婷;李佳春 刊期: 2006- 03
-
34例主动脉瘤的体外循环转流体会
目的结合34例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此病的手术技术及体外灌注方法.方法2001年至2005年间手术治疗主动脉瘤34例,其中马方综合征20例,夹层动脉瘤DeBakeyⅠ型2例,DeBakeyⅡ型2例,动脉硬化性主动脉瘤4例,动脉硬化性主动脉瘤合并夹层DeBakeyⅢ型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升主动脉扩张5例.行Bentall手术20例,Wheat手术4例,Bentall手术同期行......
作者:木拉提;刁新民;霍强;艾斯卡尔;阿不拉江 刊期: 2006- 03
动态资讯
- 1 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注册技术资料基本要求
- 2 《麻醉专科医师培养标准》会议纪要
- 3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 4 零平衡超滤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 5 2015年中国体外循环温度管理调查报告
- 6 康斯特保护液与含血冷停搏液在机器人心脏瓣膜手术中的比较
- 7 体外循环中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变化的临床观察
- 8 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的实验研究
- 9 不同血浆代用品用于心脏直视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 10 无名动脉插管顺行脑灌注在婴幼儿复杂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 11 后处理——对抗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新希望
- 12 高原地区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探讨
- 13 停循环和局部脑灌在主动脉弓中断手术中的应用
- 14 离心泵对小儿体外循环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 15 氧合血停搏液连续灌注心脏保存模型的建立
- 16 体外循环脑损伤及脑保护研究进展
- 17 利多卡因在心脏手术中抑制再灌注室颤的临床研究
- 18 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体外循环管理
- 19 胸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 20 负压辅助静脉引流技术在微创心脏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