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已于2003年3月15日正式创刊(国内刊号:CN 11-4941/R;国际刊号:ISSN 1672-1403,)目前为季刊(季末15日出刊),大16开,64页。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是国内唯一的一本体外循环专业期刊,自2003年正式出刊以来,2004年3月被科技部信息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开办的栏目有“专家论坛”、“专家点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经验”、“综述”、“技术交流”、“病例报告”、“国内外信息”、“继续教育”。以提高和扩大杂志的权威性、学术性和知名度,给体外循环及相关专业(外科、麻醉、护理、基础研究等)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学术和技术交流园地。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140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941/R
邮发代号: 82-433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403
- 国内刊号:11-4941/R
- 出版周期:季刊
-
体外循环中血浆神经肽Y变化及抑肽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期间血浆神经肽Y(NPY)含量的变化,并探讨抑肽酶对其影响.方法30例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例和小剂量抑肽酶组20例.分别于术前空腹,CPB开始后15min及30min、术后3h、术后24h取静脉血.检测血浆NPY值和血小板计数(PC).结果两组患者NPY值于CPB开始后升高,PC于CPB开始后降低;NPY、PC于术后开始逐步恢复但未至正常基础值.......
作者:胡欣春;徐建军;潘朝阳;雷伟程 刊期: 2005- 03
-
体外循环中血红蛋白尿分析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中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尿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避免其发生的灌注技术和方法.方法选取2001年312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出现肉眼血红蛋白尿的患者作为血红蛋白尿(HbU)组(n=51),其余未出现血红蛋白尿者为对照组(n=261).比较两组病种、体外循环时间(CPBT)、术前和停机时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分析其与血红蛋白尿出现的关系.结果31......
作者:骆荩;李佳春;王加利 刊期: 2005- 03
-
依达拉奉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中心肌酶、肌钙蛋白I(cTnI)和自由基代谢水平的变化及应用依达拉奉(MCI-186)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CI-186组(M组)20例,对照组(C组)20例.M组接受MCI-1860.5mg/kg一次性加入心脏停搏液中,C组不接受MCI-186.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6h、24h测量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作者:李军;秦建伟;邵永丰;梁永年;张憬;薛磊 刊期: 2005- 03
-
小儿体外循环重症法洛四联症血液稀释对血栓弹性描记图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儿体外循环重症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两种血液稀释度对血栓弹性描记图(TEG)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20例小儿重症TOF分为两组,每组10例.采用6%羟乙基淀粉液作为血液稀释液,Ⅰ组将血液稀释至红细胞压积(Hct)0.35;Ⅱ组将血液稀释至Hct0.40.观察心肺转流前、肝素化转流后15min、鱼精蛋白拮抗后15min、术后24小时TEG各项凝血指标变化.结果两组TEG术前R、K......
作者:丁伟;颜明;马万林;王志萍;刘金东;刘功俭;曾因明 刊期: 2005- 03
-
L-精氨酸在体外循环中心肌保护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L-精氨酸加入心脏停搏液中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期间心肌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30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L组):在心脏晶体停搏液中加入L-精氨酸4.0g/L,对照组(C组):在心脏晶体停搏液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在转流前、开放主动脉后30min、术后6h、24h、48h,采血检测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并记录临床观察指标.结果开放后辅助循环时间、开放主动脉后......
作者:安波;董振明 刊期: 2005- 03
-
先天性心脏病儿体外循环的再氧合损伤
目的研究高氧分压体外循环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的再氧合损伤.方法选择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按照病种随机分成2组,第一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n=10);第二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n=10).体外循环均采用100%氧气预充和转流,在体外循环开始前、1min、5min和10min,分别测定颈内静脉血心肌肌钙蛋白(cTnI)、S100β蛋白(S100)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观察临床指标.结果体外循......
作者:祝忠群;朱德明;苏肇伉;徐志伟;杨艳敏;蒋祖明 刊期: 2005- 03
-
心脏不停跳对体外循环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评价心脏不停跳手术减轻体外循环(CPB)术后炎性反应的效果.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停跳组).实验组在浅低温(31℃~34℃)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手术;对照组在冷晶体停跳、中度低温(28℃~30℃)CPB下手术.分别在术前(T1)、CPB结束后即刻(T2)、2h(T3)、6h(T4)、24h(T5)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ɑ),白......
作者:杨丽娟;丁敏;王霞;薛涛 刊期: 2005- 03
-
心肌肽素在体外循环中对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心肌肽素(CMP)在体外循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5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经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冷晶体停跳液,实验组在晶体停跳液的基础上加入心肌肽素60mg/L.其它处理两组相同.从心肌酶谱(AST、CK-MB、LDH1)、心肌组织细胞形态学、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等观察对心肌的影响.结果(1)两组病例心肌酶在升主动脉开放后显著升高,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
作者:周玲善;阮鹏;李刚;李茹冰;孔祥平 刊期: 2005- 03
-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体外循环管理
目的回顾8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在体外循环(CPB)下行手术的患者,总结体外循环经验.方法CPB采用深低温低流量(DHLF),心肌保护为4:1高钾含血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后切开肺动脉堵住动脉导管开口,防止灌注肺.结果CPB时间53~96min,心脏阻断25~63min,均自动复跳,顺利脱机,痊愈出院.结论采用深低温低流量CPB行成人动脉导管直视缝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凤英;高扬;李连录;王利 刊期: 2005- 03
-
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及持续逆灌心肌保护效果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及中低温室颤性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转机后阻断上、下腔静脉并降温,不阻断升主动脉(如手术位于主动脉根部的成人患者,则阻断升主动脉并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不使用心脏停搏液.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鼻咽温度控制在(32±1)℃、中低温室颤性停搏组鼻咽温度控制在27~28℃下行心内直视手术.中低温组的病例在鼻咽温度降至30~27℃的范围内出现室......
作者:吴锋耀;方海宁;冯绮云;谭伟;樊志勇;陆浩;罗又桥;赖纪昌 刊期: 2005- 03
动态资讯
- 1 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用血分析
- 2 体外循环中平衡超滤对肾功能的影响
- 3 心脏术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临床应用探讨
- 4 两种心肌保护液对未成熟心肌保护效果比较的荟萃分析
- 5 不同呼吸管理模式下大鼠急性心梗模型远期存活率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 6 老年重症瓣膜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 7 瓣膜病急诊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探讨
- 8 穿心莲内酯在减缓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 9 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ATP含量和羟自由基生成的影响
- 10 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建立外周体外循环的准确性探讨
- 11 中性粒细胞凋亡与体外循环全身炎性反应相关性研究
- 12 微创体外循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
- 13 血停搏液-体外循环超滤装置的一体化改良设计
- 14 体外静脉-静脉转流在巨大肝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 15 低于15公斤患儿心脏手术围体外循环期改良节约用血策略的安全性分析
- 16 34例主动脉瘤的体外循环转流体会
- 17 不同脑保护方法的实验研究
- 18 吗啡后处理对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 19 左心转流预防脊髓缺血损伤的实验研究
- 20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再次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