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已于2003年3月15日正式创刊(国内刊号:CN 11-4941/R;国际刊号:ISSN 1672-1403,)目前为季刊(季末15日出刊),大16开,64页。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是国内唯一的一本体外循环专业期刊,自2003年正式出刊以来,2004年3月被科技部信息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开办的栏目有“专家论坛”、“专家点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经验”、“综述”、“技术交流”、“病例报告”、“国内外信息”、“继续教育”。以提高和扩大杂志的权威性、学术性和知名度,给体外循环及相关专业(外科、麻醉、护理、基础研究等)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学术和技术交流园地。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140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941/R

邮发代号: 82-433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403
  • 国内刊号:11-4941/R
  • 出版周期:季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6年第1期文章
  • iPSC外泌体载体肺血管内皮细胞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摄入研究

    目的全身炎症反应在体外循环致肺损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外泌体载体能否被肺脏靶细胞有效摄入是急性肺损伤(ALI)基因治疗的关键.方法超速离心法提取体外培养的iPS细胞外泌体,WesternBlot鉴定其特征蛋白表达.PKH26标记的外泌体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体外共培养,免疫荧光共聚焦技术检测靶细胞对外泌体的吸收、摄取情况.结果iPS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被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Ⅱ型上皮细......

    作者:鞠志海;王晨;马金辉;于洁;乔叶薷;黑飞龙 刊期: 2016- 01

  • 心肌细胞钙离子代谢与胎儿心肌保护

    随着胎儿心脏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和推广,大量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能够产前诊断[1].宫内矫治胎儿心脏结构畸形,避免心脏大血管继发性改变是提高复杂先心病救治成功率的重要选择.在胎羊心脏转流模型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认识到胎儿心功能的损害可能与体外循环过程中胎儿心肌细胞的钙离子(Ca2+)代谢有关.本文探讨胎儿心肌细胞Ca2+代谢与心功能受损的关系,为胎儿心肌保护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力;周成斌 刊期: 2016- 01

  • 婴幼儿围体外循环期节约用血的影响因素

    婴幼儿在心脏手术的围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期往往需输注大量的血制品,但输血会给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cardiacdisease,CHD)患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导致患儿出现相关并发症,比如:术后感染和炎症的发生,机械通气、ICU停留和住院时间的延长,死亡率以及术后出血风险的增加等等[1].准确掌握影响婴幼儿围CPB期节约用血的相关因素,可以初步预......

    作者:赵聪聪;邹丽华;刘晋萍 刊期: 2016- 01

  • 小儿改良超滤方法改进与应用扩展

    改良超滤(modifiedultrafiltration,MUF)的临床应用可以追溯到1991年的英国伦敦,当时伦敦儿童医院的外科医生和麻醉主任都关注到了心脏直视手术停机后体外循环管路系统中大量的剩余机血与给鱼精蛋白中和前患儿的低血红蛋白之间的矛盾,于是与灌注师共同协商如何在给鱼精蛋白前利用机器余血提高体内血红蛋白浓度,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早的改良超滤方法[1],暨动静脉管路间的改良超滤(如图......

    作者:赵举 刊期: 2016- 01

  • 体外循环和模拟教学

    1为什么要搞模拟教学1.1模拟教学的必要性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是一门高风险学科,要求灌注师除具备扎实医学知识和熟练技术技能外,还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判断力、准确地应急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必须确保医护人员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所实施的每一步措施都迅速有效.利用现代模拟医学技术提供的高仿真模拟系统进行训练,能够模拟人体真实的病理生理特征,表现出符合逻辑的临床体征......

    作者:龙村;赵举 刊期: 2016-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