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已于2003年3月15日正式创刊(国内刊号:CN 11-4941/R;国际刊号:ISSN 1672-1403,)目前为季刊(季末15日出刊),大16开,64页。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是国内唯一的一本体外循环专业期刊,自2003年正式出刊以来,2004年3月被科技部信息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开办的栏目有“专家论坛”、“专家点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经验”、“综述”、“技术交流”、“病例报告”、“国内外信息”、“继续教育”。以提高和扩大杂志的权威性、学术性和知名度,给体外循环及相关专业(外科、麻醉、护理、基础研究等)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学术和技术交流园地。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140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941/R

邮发代号: 82-433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403
  • 国内刊号:11-4941/R
  • 出版周期:季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5年第2期文章
  • 心脏跳动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体外循环管理

    目的回顾性总结52例心脏不停搏下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的体外循环特点.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方法本组52例中,男性41例,女性11例,年龄3~23岁,其中心室双入口19例,三尖瓣闭锁20例,二尖瓣闭锁3例,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0例.均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下施行心外管道Fontan手术,其中8例加用开窗术,6例先做了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术后2年行心外管道Fontan手术.术前血红蛋白平均19......

    作者:王伟宪;汪钢 刊期: 2005- 02

  • 小于10公斤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总结

    目的对160例小于10公斤婴幼儿体外循环(CPB)下,先心病直视手术的临床工作进行总结.方法本组采用高灌注流量为主.129例为中度低温,12例复杂先心病应用深低温灌注技术,8例合并重度肺高压的婴幼儿利用氧合血持续肺灌注.32例应用常规超滤、平衡超滤或改良超滤,以减少组织细胞间隙水肿和炎性反应.本组采用全胶体、去白细胞库血及抑肽酶预充,转中红细胞压积(Hct)多在25%左右;术中持续进行各项监测.结......

    作者:高立兵;陶曙光;乔建民 刊期: 2005- 02

  • 深低温停循环在主动脉手术中应用-30例报告

    目的总结应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的主动脉手术30例,探讨深低温停循环中脑保护的方式.方法选取应用深低温停循环的主动脉手术患者30例,标准全身麻醉,降至鼻咽温12~13℃,直肠温17~18℃后,停止循环,恢复循环后,循序升温至鼻咽温37℃、直肠温35℃左右脱离体外循环.其中应用腋动脉顺灌10例,上腔静脉逆灌1例.结果停循环时间:8~86(47.6±25.8)min.自动复跳19例,复跳率63%.上腔静脉......

    作者:胡克俭;程玥;赵赟;庄杏妹;刘祖赟;王春生;赵强 刊期: 2005- 02

  • 尼可地尔对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尼可地尔对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间生态离体兔心共生支持系统模型.16只心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分别采用尼可地尔停搏液或者高钾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常温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比较平衡期和再灌注60min的左室收缩压、舒张压和组织含水率.结果缺血再灌注后高钾组收缩功能恢复率为(38.43±16.58)%,尼可地尔组为(40.38±18.10)%.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

    作者:何蕾;骆荩;马淑景;李佳春;江朝光 刊期: 2005- 02

  • 体外循环早期小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早期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大鼠CPB模型.分别对CPB组、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SH)和正常组(normal,N)大鼠于术后3h、6h、12h和24h取回肠末端粘膜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并用TUNEL方法研究肠上皮细胞凋亡.结果HE染色CPB组见较多的凋亡细胞分布于小肠黏膜上皮层;CPB后2......

    作者:商宏伟;肖颖彬;刘梅;陈林 刊期: 2005- 02

  • 猪供心不同时间热缺血移植后细胞凋亡的变化

    目的研究供心常温不同时间热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利用猪原位心脏移植实施方法,18只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n=6)灌注低温保护液后切取供心,4℃保存4h;热缺血1组(E1,n=6)常温阻断主动脉缺血5min后灌注低温保护液后切取供心;热缺血2组(E2,n=6)常温阻断主动脉缺血10min后,灌注低温保护液后切取供心.三组低温保存供心4h后分别行原位心脏移植.供心移植2h后取左心室心肌检测心......

    作者:孙忠东;池一凡;杨铁南;侯文明;牛兆倬 刊期: 2005- 02

  • 血红素氧合酶的抗损伤机制

    血红素氧合酶(hemeoxygenase,HO)广泛存在于人类及哺乳动物的组织内,是生物体内催化血红素分解成胆绿素、一氧化碳(carbonmonxide,CO)和铁离子过程中一种关键的限速酶[1]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发现它除了原有的降解血红素功能外,还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尤其是它还具有组织器官的保护作用,故已逐渐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2,3].许多病理情况下,如缺血再......

    作者:毕建立;江朝光;周乃康 刊期: 2005- 02

  • 深低温体外循环技术对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随着心脏手术的普遍开展及手术成功率的提高,尤其深低温体外循环下主动脉弓手术及婴幼儿复杂先心手术成功率的不断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薛磊;胡克俭 刊期: 2005- 02

  • 血液代用品与体外循环

    自1901年维也纳大学Landsteiner首先发现人红细胞血型以来[1],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大大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输血成为医疗的一部分,输血工作抢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血液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运送至全身并释放到组织器官、而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则扩散到血液,这主要是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完成的.......

    作者:赵明霞;龙村 刊期: 2005- 02

  • 体外循环中血红蛋白尿的发生和防治

    随着心血管手术的普遍开展,体外循环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各级医院所应用.而血红蛋白尿作为目前体外循环技术的一个较常见的并发症,也为人们所重视.......

    作者:胡强;龙村 刊期: 2005- 02